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篇
  免费   81篇
各国政治   101篇
工人农民   214篇
世界政治   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559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216篇
政治理论   170篇
综合类   5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的“记忆”研究逐渐兴起。法国当代史学名家皮耶?诺哈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引领了这一潮流,将之聚焦于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忆之场”上。诺哈区分了“记忆”与“历史”,指出了“记忆”的“场所”具有的物质性、功能性与象征性,并以庞大的篇幅建构了法国国族自我认知的社会史。其中,孔帕尼翁的《普鲁斯特之<追忆似水年华>》将普鲁斯特及其作品视为一种“记忆之场”,探讨了“泛普鲁斯特学”、成为“法国伟大作家”的普鲁斯特及其成功的社会基础,将“普鲁斯特”这类“建构之象征物”纳入到“法国之所以成为法国”的研究中,表明其保证了一种集体性的、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再生产;该文也代表了作品研究的另一种进入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新就业形 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条件权和劳动救济权 4 类,并可以细分为 13 项权利。 本研究以外卖骑手为代表,进一步分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劳动条件权中的社会保 障权的现状。研究发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社会保障权相比该群体劳动者的平均 情况都得到了改善。研究认为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水平需要更复杂的策略行动,包括继续发 挥好市场作用、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平台企业协同治理等。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strategies utilized by migrants/squatters in accessing land for settlement and livelihoods in places where the state and the indigenes are not sympathetic to their needs. Although of significant policy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ea has not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scholarship, its dominant focus being on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e origins, destinations, drivers and processes of migration. In addressing this issue, the study uses the case of Malawian migrants located in Zimbabwe’s peri-urban area of Norton. The finding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re are as many strategies for acquiring land as they are migrants. The identified strategies (inheritance, seizures, and purchase) are contingent based – varying according to the access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transactions.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股权融资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构建制度环境是缓解中小企业外部股权融资困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所有权概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宗 《时代法学》2007,5(3):62-65
所有权不仅是物权法,而且是整个民法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物权法》第39条对所有权进行了描述性地定义,既继承了民法通则对所有权定义的传统,又揭示了所有权概念的部分内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它没有囊括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更没有揭示出所有权作为“排他性支配权”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论“圈地”现象背后地方政府的利益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近期的“圈地”热潮开始谈起,分析了土地与土地权,国家与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三组关系,讨论了其对征地的影响,并将重点落到地方政府上面。然后,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论证地方政府“圈地”追求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垄断利润,而是其他一些利益。文章提出了建立一套利益制衡机制以遏制地方政府利益追求,试图以此来规范征地行为。  相似文献   
7.
集体土地所有权立法的妥当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菊英 《行政与法》2006,3(5):90-93
物权法草案维持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这是立法者斟酌历史和现实的妥当选择。第一次规定了该权利行使的意思机关,完善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但草案仍然沿用现行法规定集体土地的三种所有权类型、规定集体经济组织为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的代表、不规定权利行使的监督组织,是不妥当的。应该取消乡(镇)、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统一为村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在现实中和立法上都非常混乱,不适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代表。  相似文献   
8.
李海新 《河北法学》2007,25(6):120-124
在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地关系法制化放在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地位.我国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制度仍具备小农经济的特质.通观世界,小农经济在欧美较早得到改造,在西方社会改造小农经济的现代化过程中,法制化成为农地制度变迁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推动力量.我国农地法制化的基本方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现行农地法规;保障农地资源与农民的安全,明确界定农地的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9.
对土地私有化之批判——兼论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小军 《河北法学》2007,25(1):90-94
土地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市场的国家垄断,必然蚕食大批的土地,使广大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如何解决土地锐减和农民生存的矛盾,如何发挥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有人提出了土地私有化的观点.认为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的法律创新,是唯一符合现实需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Protected ownership and freedom of contracts are two basic parts of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successful countries according to Douglass North,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1993. The incentives to make long-term investments are strengthened if ownership rights are protected and freedom of contracts is a basic e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scarce resources. An important engine in prosperous societies is the family firm. Most companies in these societies can be classified as family firms and a major part of GDP is produced by family businesses. Consequently, how ownership is protected in family firms is an important issue.Three important factors of private ownership of property are the rights to determine use of owned assets, the return generated from them and to transfer the assets at mutually agreeable terms to a new owner(s).The incentives of a founder entrepreneur to put efforts in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irm are determined by all the three factors. We will her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third factor, transfer of the ownership of the firm. The founder often places contractual restrictions on such transfers to ensure that 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is stable and that the firm stays in the family. The possibility to do so is part of the freedom of contrac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xtent of ownership held as well as the incentives to invest in new businesses.This paper is primarily about how protection of family ownership can be achieved from a legal point of view and discusses the reasons to enforce these legal relationships in the future for second, third, fourth etc. generations of family ow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